【赭色缎盘金银绣兰花万寿纹夹袍】——清同治。立领、右衽、两袖平直。赭色五枚缎地上盘金银绣兰花、团寿纹,棵棵兰花都是用金银线盘钉绣制,选用的金银线是被称作“一纱金”的最细小规格的捻金、捻银线,二根并用盘钉,金银线搭配得当;在盘钉的过程中选不同的丝线搭配,就会产生不同的光色变化,色彩丰富脱俗;天青色万寿纹以直针插绣,色彩亮丽。领襟、摆、袖缘黑缎大宽边上绣同样的兰花、万寿纹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紫缎盘金彩绣兰花万寿纹夹袍,纹饰风格与此件极为相似。整件衣格调庄重,设计精巧,工艺高超。晚清宫庭造办处的织造工艺有所下降,但由于慈禧本人的促使,对于女服的质量而言,晚期的女服反而比中期的更为讲究。
0
1
石碑的标准称呼为“一统碑”,单位用“统”。不能说“一座碑”。碑座称“趺”。以龟为座的叫“龟趺”,以龙为座的,叫“龙趺”。长方墩形的,叫“方趺”。在清朝文献中,有时龟、龙不分,都叫“龙趺碑”,或“龙蝠碑”。
碑的上部叫“屃头”,现在多称“碑首”或“碑头”。
碑首正中稍下的凹进去的方块,上面往往雕刻“大清”“诰封”“敕建”“万古流芳”的,叫“碑额”。相当碑的脑门儿。
碑首最下边的稍宽出来的部分,雕满流云的,叫“云盘”。
碑首侧面,雕三龙头的,叫六蛟龙,每侧雕二个龙头的,叫四蛟龙。
镌刻碑文的主体部分叫“碑身”。
龟背正中、碑身正下方的方形,顶面正中凿出槽,以插碑身下的榫用,叫“碑担”。
龟和龙的下面的长方形石构件,用多块石料组成,顶面雕刻海水江崖的叫“水盘”。
多数水盘因为比较矮,所以立面无图案雕刻。唯有慈安陵和慈禧陵神道碑的水盘立面雕缠枝莲花。@石广缘
0
1
-
tiffany.qi
发布到 (赏)建筑之… -
图片评论
0条
石碑的标准称呼为“一统碑”,单位用“统”。不能说“一座碑”。碑座称“趺”。以龟为座的叫“龟趺”,以龙为座的,叫“龙趺”。长方墩形的,叫“方趺”。在清朝文献中,有时龟、龙不分,都叫“龙趺碑”,或“龙蝠碑”。
碑的上部叫“屃头”,现在多称“碑首”或“碑头”。
碑首正中稍下的凹进去的方块,上面往往雕刻“大清”“诰封”“敕建”“万古流芳”的,叫“碑额”。相当碑的脑门儿。
碑首最下边的稍宽出来的部分,雕满流云的,叫“云盘”。
碑首侧面,雕三龙头的,叫六蛟龙,每侧雕二个龙头的,叫四蛟龙。
镌刻碑文的主体部分叫“碑身”。
龟背正中、碑身正下方的方形,顶面正中凿出槽,以插碑身下的榫用,叫“碑担”。
龟和龙的下面的长方形石构件,用多块石料组成,顶面雕刻海水江崖的叫“水盘”。
多数水盘因为比较矮,所以立面无图案雕刻。唯有慈安陵和慈禧陵神道碑的水盘立面雕缠枝莲花。@石广缘
0
1
-
tiffany.qi
发布到 (赏)建筑之… -
图片评论
0条
石碑的标准称呼为“一统碑”,单位用“统”。不能说“一座碑”。碑座称“趺”。以龟为座的叫“龟趺”,以龙为座的,叫“龙趺”。长方墩形的,叫“方趺”。在清朝文献中,有时龟、龙不分,都叫“龙趺碑”,或“龙蝠碑”。
碑的上部叫“屃头”,现在多称“碑首”或“碑头”。
碑首正中稍下的凹进去的方块,上面往往雕刻“大清”“诰封”“敕建”“万古流芳”的,叫“碑额”。相当碑的脑门儿。
碑首最下边的稍宽出来的部分,雕满流云的,叫“云盘”。
碑首侧面,雕三龙头的,叫六蛟龙,每侧雕二个龙头的,叫四蛟龙。
镌刻碑文的主体部分叫“碑身”。
龟背正中、碑身正下方的方形,顶面正中凿出槽,以插碑身下的榫用,叫“碑担”。
龟和龙的下面的长方形石构件,用多块石料组成,顶面雕刻海水江崖的叫“水盘”。
多数水盘因为比较矮,所以立面无图案雕刻。唯有慈安陵和慈禧陵神道碑的水盘立面雕缠枝莲花。@石广缘
0
1
-
tiffany.qi
发布到 (赏)建筑之… -
图片评论
0条
44 沈寿(清末民初,1874年~1921年):原名沈雪芝,号雪宦。绣斋名为“天香阁”,故别号天香阁主人。祖籍浙江吴兴,定居苏州,客居南通。从小学绣,16岁时已颇有绣名。
1903年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在她的绣品上题下“针神”二字。光绪三十年其绣品作为慈禧七十大寿寿礼上贡,慈禧大加赞赏,亲笔书写了“福”,“寿”两字,分赠予沈雪芝,从此更名“沈寿”。
1911年,沈寿绣成《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》,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,轰动该国朝野。
1914年,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,沈寿应聘担任了所长兼教习。
1921年6月18日,沈寿病殁于南通,终年48岁,葬于南通狼山。
2
13
图片评论
0条